网站首页养殖技术山鸡养殖

野鸡晚上在什么地方?

来源:互联网  更新时间:2016-06-30 19:13:40

野鸡晚上在什么地方

野鸡中文学名山鸡,别称凰、雉鸡、环颈雉等,为雉科雉属动物,亚种非常多,个体大小和羽色变化亦大,但基本特征相同,体形较家鸡略小,但尾巴却长得多,分布范围较广,我国各地普遍分布,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野鸡晚上在什么地方吧!

野鸡晚上在什么地方

野鸡晚上在什么地方?

野鸡有就巢性,通常在树丛、草丛等隐蔽处营造一个简陋的巢窝,垫上枯草、落叶及少量羽毛,雌雉鸡在窝内产蛋、孵化。在此期间,躲避雄雉鸡,如果被雄雉鸡发现巢窝,雄雉鸡会毁巢啄蛋。在人工养殖条件下,要设置较隐蔽的产蛋箱或草窝,供雌雉鸡产蛋,同时可以避免。

野鸡晚上在什么地方

野鸡会不会飞?

雉鸡脚强健,善于奔跑,特别是在灌丛中奔走极快,也善于藏匿。见人后一般在地上疾速奔跑,很快进入附近丛林或灌丛,有时奔跑一阵还停下来看看再走。在迫不得已时才起飞,边飞边发出“咯咯咯”的叫声和两翅“扑扑扑……”的鼓动声。飞行速度较快,也很有力,但一般飞行不持久,飞行距离不大,常成抛物线式的飞行,落地前滑翔。落地后又急速在灌丛和草丛中奔跑窜行和藏匿,轻易不再起飞,有时人走至眼前才又突然飞起。秋季常集成几只至10多只的小群进到农田、林缘和村庄附近活动和觅食。

野鸡晚上在什么地方

野鸡吃什么食物?

野鸡为杂食性,所吃食物随地区和季节而不同,秋季主要以各种植物的果实、种子、植物叶、芽、草籽和部分昆虫为食,冬季主要以各种植物的嫩芽、嫩枝、草茎、果实、种子和谷物为食,夏季主要以各种昆虫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以及部分植物的嫩芽、浆果和草子为食,春季则啄食刚发芽的嫩草茎和草叶,也常到耕地扒食种下的谷籽与禾苗。

野鸡晚上在什么地方

野鸡的繁殖习性

1、野鸡的繁殖期3~7月,中国南方较北方早些,繁殖期间雄鸟常发出‘咯-咯咯咯’的鸣叫,特别是清晨最为频繁。叫声清脆响亮,500米外即可能听见。每次鸣叫后,多要扇动几下翅膀。发情期间雄鸟各占据一定领域,并不时在自己领域内鸣叫。如有别的雄雉侵入,则发生激烈的殴斗,直到赶走为止。

2、野鸡为一雄多雌制,发情时雄鸟环在雌鸟旁,边走边叫,有时猛跑几步,当接近雌鸟头侧时,则将靠近雌鸟一侧的翅下垂,另一侧向上伸,尾羽竖直,头部冠羽竖起,为典型的侧面型炫耀。

3、野鸡营巢于草丛、芦苇丛或灌丛中地上,也在隐蔽的树根旁或麦地里营巢。巢呈碗状或盘状,较为简陋,多系亲鸟在地面刨弄一浅坑,内再垫以枯草、树叶和羽毛即成。巢的大小约为23×21厘米,深6~10厘米。产卵期在中国东北最早为4月末,而在贵阳4月末即见有雏鸟。

4、野鸡生长到10月龄左右才达到性成熟,并开始繁殪,雄雉鸡比雌雉鸡晚1个月性成熟,1年繁殖1窝,南方可到2窝,每窝产卵6~22枚,南方窝卵数较少,多为4~8枚。卵橄榄黄色、土黄色、黄褐色、青灰色、灰白色等不同类型。卵的大小在南北不同地方亦有较大变化。

部分专业知识转自网络

相关推荐
养500只野鸡能赚多少?
养500只野鸡能赚多少?

野鸡别称雉鸡、山鸡等,为集肉用、观赏和药用于一身的名贵野味珍禽,养殖野鸡是国家科委推广的星...【详细】

野鸡养殖场的建设方法
野鸡养殖场的建设方法

野鸡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,被誉为野味之王、动物人参,野鸡养殖逐渐发展成为一项投资少、见效快、...【详细】

野鸡种蛋的保存技术?
野鸡种蛋的保存技术?

野鸡种蛋即使来自优良的种鸡,又经过严格的挑选,但保存不当,也会导致孵化率降低,甚至造成无法...【详细】

野鸡蛋的孵化技术
野鸡蛋的孵化技术

野鸡蛋由于壳厚,气孔封得严,影响气体交换,水分蒸发,热能传导和啄壳出雏,因此在孵化过程中孵...【详细】

怎样套野鸡?
怎样套野鸡?

野鸡的营养价值很高,养殖前景也很好,很多人开始从事把套回来的野鸡进行饲养,然后销售到市场上...【详细】

相关阅读
野鸡养殖场地消毒方式
野鸡养殖场地消毒方式

野鸡养殖场地消毒方式:1、环境消毒。野鸡舍周围环境每2-3个月用火碱液消毒或撒生石灰1次,场周...【详细】

如何降低野鸡的死亡率?
如何降低野鸡的死亡率?

野鸡育雏期间的死亡率较高,占野鸡整个饲养期的60%-70%,如果饲养管理方法不当,其死亡率会很高...【详细】

野鸡养殖成本和利润
野鸡养殖成本和利润

野鸡养殖成本和利润分析,山鸡又叫野鸡、雉鸡,野鸡肉质细嫩鲜美,野味浓,其蛋白质含量高达30%...【详细】

野鸡养殖技术
野鸡养殖技术

野鸡又名雉鸡、山鸡,极为漂亮,是凤凰的原型,最大特点就是:好看、好吃。野鸡不仅是世界公认的...【详细】

野鸡养殖场设计方法
野鸡养殖场设计方法

家庭养殖野鸡,可利用空闲房屋,庭院,阳台,就地取材养殖,如果规模养殖野鸡,就要建鸡舍,添置...【详细】

我要合作 网站导航

© 2013-2017